近三十年来,我国肥胖及相关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,呈现流行态势。间歇性断食(intermittent fasting, IF)可以强制性地减少热量摄入,使机体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,实现减重的目的。现有研究表明,IF还可以通过转变能量代谢模式、诱导自噬、调整生物学节律和肠道菌群组成等途径降低血糖、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轻炎症反应,从而促进机体健康。IF对于代谢综合征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2型糖尿病等肥胖相关慢性病的防治具有广阔应用前景,但其对长期体重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有待系统研究。该文对IF的实施方式、健康促进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,旨在为IF的后续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