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代文字狱自朱元璋创始,据估计,仅洪武一朝,因文字招致杀身之祸的重大案例就不下二十余起(见《明代特务政治》第440—444页).赵翼《二十二史札记》卷32有《明初文字之祸》一篇,专述朱元璋用挑剔手法大兴文字狱的事例,可供参考.朱元璋出身贫苦农民,少时当过和尚,后来发迹,登上皇帝宝座,视原先的出身、经历为耻辱,由此,对"僧"、"贼"(红巾军曾被地主阶级咒骂为"贼")等字产生特殊的厌恶,并进而对类似的同音字也产生反感.只要一见到这类文字,他总认为人家在奚落他,讥讽他,就要兴文字狱杀人.如浙江府学林元亮等五起文字狱,就因为在表文中有"作则垂宪"、"垂子孙作则"、"仪则天下"、"建中作则"、"圣德作则"等字句,均招诛杀.原因是朱元璋一概把"则"字读成了"贼"字.又如常州府学训导蒋镇等三起文字狱,则因表文中的